瓯政综〔2023〕129号
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十七届
人大二次会议1号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建瓯市人大常委会:
在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刘艳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打造城市品牌,增强文化自信,高质量推进建州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的议案》,经人大主席团审议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列为正式议案。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办理工作领导小组,拟定办理工作方案,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提出具体措施办法,稳步推进建州文化保护和宣传。现将议案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锚定“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发展定位,宣传好建州文化,理清建州历史、讲好建州故事,不断推进建州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
(一)挖掘整理建州文化
1.开展建州文化研究传承。先后组建“建州朱子文化建设促进会”“建州朱子文化研究会”和“宋明理学研究所”,对朱子文化开展系统立体的研究阐释,朱子文化建设促进会开设《建州朱子文化》电子专刊,深入开展朱子文化研究传承。出台《建瓯市“传承朱子文化,复兴理学名城”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建瓯市北苑贡茶复兴计划实施方案》,邀请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家协会等,到我市开展朱子文化采风活动,编辑出版《走进千年建州·理学名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建瓯”》散文集。先后编写《龙茶传奇》《建瓯食典》和《建瓯茶志》;系统开展馆藏理学古籍整理和保护、朱子文化遗存征集和遗址的认定保护,征集摸排朱子文化遗存35项。充分挖掘整理朱子与建州系列故事,目前已收集近20个故事。
2.注重建州美食文化圈打造。指导成立“建州味道”美食研究院,发布“建州味道”第一批20道菜品标准体系,提升美食产业标准化建设水平。树立美食标杆,打造“小淞印象”“旺弟光饼”品牌店29家(美食示范店14家,品牌授权店15家),按照“建州味道”品牌形象统一门店装修,突出“建州味道”相关宣传元素,规范美食示范店管理,通过示范店引领发展“建州味道”美食品牌。
3.推进非遗文化保护弘扬。组织开展各级非遗保护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9项;列入国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1人,福建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9人,南平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28人,建瓯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135人。当前正在开展《宋式点茶》《北苑御焙贡茶(龙团凤饼)制作技艺》《紫阳朱子家训家风》《朱子系列故事》等15个项目申报南平非遗保护。
4.打造建州文化品牌。以品牌保护为关键,打造建州品牌保护圈。申请注册“千年建州·建字号”“建州味道”等“建”系列商标58件,“福酒”系列商标23件,“北苑贡茶”系列商标15件。申请“千年建州食全酒美·八闽首府活色生香”和“喝福酒·天长地久”“山海福酱·醉美福酒”广告用语版权保护等;着手研究制定“建竹”“建茶”(北苑贡茶)“建酒”相关品牌团体标准体系。
(二)推进建州文化宣传
1.强化理论学习宣传。用好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平台,邀请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作《建安书院与朱子学》专题讲座,深入了解建安书院对推进朱子学的发展与传播具有极其特殊的重大意义,推进建州文化的传播普及。
2.推进建州文化年宣传。制定印发《“建州文化宣传年”工作方案》,通过丰富文化宣传载体、拓展文化宣传渠道、打造文化精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发展文旅经济等五个方面持续开展“建州文化宣传年”活动。围绕“千年建州·理学名城”主题,通过举办朱子文化宣讲员选拔赛活动,强化朱子文化的普及宣传,深入开展朱子文化“五进”活动,进一步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强化建州文化对外宣传。在喜马拉雅建瓯频道上开设“朱子文化”专栏,开设“建州文化”“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千年建州·北苑贡茶”等专题专栏,呈现灿烂的建州文化,向大众传递建州文化自信的强音。在挖掘建瓯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深入宣传我市朱子文化、闽越文化、北苑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建州文化,营造建州文化宣传氛围。
4.开展建州文化推介活动。组织开展“画千年建州·绘理学名城——中国著名油画家走进建瓯采风创作”活动,设计推广邮票纪念册、镇纸、书签、茶礼、台历等一系列朱子文创产品。配合做好央视《味道》栏目组的节目拍摄,打响“建州味道”美食品牌,4月29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CCTV-10)播出。在中央、省、市主要媒体陆续推出《福建建瓯:小村迎来大画家 描绘乡村新图景》《山间有竹 富民有路 看“竹乡”建瓯如何打好“竹牌”》《既知福来,何以为建》《朱熹亲自为嫡系子孙选定的世居地,原来在福建这里…》等重点新闻报道420余篇。
5.加强建州文化阵地建设。全面排查了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1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14个、革命遗址38个,指导完善基础设施、更新宣传版面。按照属地原则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利用好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革命遗址等抓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动我市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重装升级的建瓯市革命历史纪念馆,作为全市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宣传的示范窗口。建瓯市博物馆当前进入布展装修阶段,已于今年国庆试开馆;正在加快建瓯市文旅演艺中心项目建设进度;当前首个样板项目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及仓长路老街已于国庆前夕正式开街,后续国内“云宇宙第一古城”将闪亮登场,逐步开启“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建设新篇章。
(三)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1.鼓励推动文化精品创作。持续深化建州文化创作传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建州文化题材创作走深走实。推出一批阐释建州文化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具有现代精神的舞台艺术、文学、美术作品等。精心策划代表地域性、富有原创性的建州文化精品出版选题,推出更多展现建州历史文化、建州名人名篇、建州家风家训的优秀读物。谋划建州文化题材宣传片、短视频等原创内容创造生产,出品更多建州文化原创作品。
2.丰富建州文化惠民活动。加大建州文化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建州文化主题讲座、展览、体验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培育推广公共文化服务的“建州样本”,培育广大市民“我为建州文化宣传做贡献”的文化共同体意识,增强群众本土文化认同。整合文化场馆功能,结合“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古城开发运营,打造建州文化展示基地等,让建州文化有声有色、有体有韵。
3.推出美食文化活动。设计制作“建州味道”美食故事、连环画、旅游口袋书、明信片等文创作品。目前已有豆腐娘粉、扁食、光饼等19种建州美食故事纳入“建州味道”美食示范店中,可扫码听语音介绍。完善“建州味道”美食地图,可在百度地图、腾讯地图和高德地图等平台通用,实现一图在手尝尽建瓯美食。开展首批“千年建州·建字号”爆款产品评选活动,共有72家企业129种产品参评,累计浏览量227万次,29.7万人次参与投票,35项产品荣获“爆款产品”荣誉,通过爆款产品打造活动,为文创产品提供优质的备选库。同时积极动员引导“千年建州·建字号”授权企业打造“千年建州·建字号”产品用于开展线上销售活动,传递建州文化。
4.打造文化+茶宣传矩阵。我市不断加大北苑贡茶文化打造力度,打响北苑贡茶公用品牌,制定《建瓯市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北苑复兴行动方案》,组建北苑御焙遗址专家顾问团,设立“北苑贡茶研究院”,开展北苑文化专题研究。宣传制作《北苑贡茶:千年茗香今更盛》《“艾看福建”北苑贡茶复兴归来》《百年茶树两岸缘》等文字、视频,新华社专稿宣传《北苑贡茶复兴记》《苏轼、欧阳修念念不忘的“龙团凤饼”,究竟是什么茶?》。此外,与抖音、快手、喜马拉雅等平台合作,策划“网红说北苑”等系列活动;“看见建瓯”“茶郁东峰”“青心与北苑茶”等视频号先后发布北苑贡茶相关视频50余条,其中《千年建州·北苑贡茶》《寻梦北苑》《北苑游记》等宣传视频,网络播放量超4万人次;组织开展北苑贡茶文化提升班、北苑贡茶文化讲解研学班、北苑贡茶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培训班等活动12场次,参与对象500多人次;举办沉浸式孟春茶会、青年茶会、创客茶会以及青少年北苑贡茶主题夏令营等活动。
5.启动“文化+”项目建设。以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深入实施朱子文化“保护、学术、传播、教化、交流”五项工程,谋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子项目12个,总投资48.5亿元。其中一期实施项目6个,计划投资29.81亿元。五经博士府、朱文公祠、建安书院、刘氏五忠祠等一批朱子文化遗存被列为2023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启动建设。先后建成了一批绿色生态茶园和北苑贡茶文化中心等项目。正在积极实施北苑贡茶加工园区项目,加快建设北苑御焙遗址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小桥茶产业融合示范园。
6.推动朱子文化与产业融合。积极推动朱子文化与竹、酒、茶等特色产业融合,引导企业开发与朱子文化相关的产品、商标。福矛酒业集团研发出了朱子黄酒系列产品,含朱子家酒、文公宴酒、艮泉珍酿等多个品项,产品远销省内外。成功举办建州味道“家宴大赛”“笋宴大赛”活动,“建州笋宴”“建州朱府家宴”等入选地标美食名宴。相关企业还设计推出一批带有朱子文化标识的邮票纪念册、镇纸、书签、茶礼、台历等朱子文创产品。
(四)推动文化人才培养
1.加强宣讲人才培训培养。多渠道培养人才,提升宣讲能力。委托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对宣讲人才分批进行理论素养和宣讲技巧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在党校开设专题培训课程,多种形式组织宣讲人才学习,提高宣讲能力。各学校按照分级建立、分类培养,按照宣讲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培养一批优秀讲解员,形成人才梯队。鼓励有宣讲兴趣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宣传部、团市委、文体旅局、党校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宣讲、讲解工作。同时也邀请宣讲人才走进校园对我市中小学生进行建州文化知识宣传教育,让建州文化知识洒遍校园每寸土地,滋润每一位学生。
2.做好政策支持造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通过实施乡村人才“头雁引领”和三茶人才“引育提质”工程。积极开展茶领域“创业之星”“创新之星”人才遴选,吴光兴同志被评为南平市“创业之星”。选定建瓯市第二批优秀人才77名,其中茶产业优秀人才7名。引进制茶、评茶和茶艺等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市茶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人才库,支持建瓯职业中专和各培训机构开设“三茶”知识技能培训,鼓励龙头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3.加强专业人才培育。积极培育本土留得住、用得上的制茶工程师、评茶员、工艺师和北苑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等“三茶”专业人才。先后举办北苑贡茶讲解研学培训班、北苑贡茶文化提升班、北苑御焙龙团凤饼(蒸青研膏茶)传承技艺培训班,共培训3000多人次各类茶产业技能人才。目前,我市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茶叶加工人员、评茶员、茶艺师等各类三茶人才3000多名,其中三级以上573人。高级制茶工程师3人,制茶工程师21人,南平级特级制茶工艺师2人,建瓯县级制茶工艺师20人。有茶文化类各级非遗项目7个,茶制作技艺各级非遗传承人59人。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朱子文化等建州文化研究力量总体上还偏弱。“建州朱子文化研究会”“建州朱子文化建设促进会”成立时间短,研究人员组成结构还不够合理,研究工作成效不明显。建州文化研究、建州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力量总体偏弱,深度挖掘建州文化“精髓”不够,所整理出的有关建州文化的相关史料少、成果少,还未推出较有影响力的书籍、刊物、网站。在推动“活化”利用的各项工作开展方面,还要不断深入推进。
2.建州文化“五进活动”效果还不足。“建州文化宣传年”、朱子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部门全力发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浓厚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长期的养成教育和熏陶,在推动建州文化“教化”活动方面,还要持续不断的深入推进。
3.建州文化县域品牌影响力还不够。近年来我市做了大量的“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品牌宣传推广工作,但目前建州文化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在加快打造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和理学片区建设等“物化”方面,还要不断持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提升档次和品牌,在提炼打造建州文化核心,讲好建州文化故事,树立建州文化品牌方面,仍要持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及措施
1.强化研究传承。着力培养一批治学严谨的理学专家和朱子文化大师,选派一批“朱子文化特派员”,不断增强“建州朱子文化建设促进会”和“建州朱子文化研究会”力量,夯实朱子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围绕朱子文化,举办高水平的建州(朱子)论坛、读书会,讲好建州故事和理学故事。深入开展调研挖掘,推动建州朱子理学文化研究,力争形成一批标志性、高水平、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2.活化宣传推介。持续营造建州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作用,精心选题策划,及时刊发推出建州文化相关新闻报道。全方位报道市委市政府有关传承弘扬朱子文化、茶文化等建州文化的典型做法,及时向中央、省等各主流媒体平台投放我市经验报道。推出主题宣传标语、宣传海报和立体宣传牌,形成立体宣传声势。加大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指导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次级别,不断扩大我市红色文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力创作建州文艺精品,借助全国知名画家、作家、文化名家等力量,举办高水平高层次的各类采风活动,力创具有建州文化特色的文艺精品。
3.深化文旅融合。大力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修建理学遗存,逐步推进五经博士府、刘氏五忠祠暨屏山先生祠、建安书院、建宁府学宫、环溪精舍等一批理学文化建筑修建规划,并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注重打造“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品牌,将建州文化融入酒、茶、竹等建瓯特色产业发展,开发朱子文创项目和文创产品,着力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建州朱子文创产业”龙头。把建州文化融入建瓯有声城市建设和北津湖等旅游景区开发,推出一批有较强吸引力的创新型休闲旅游产品。坚持以文兴城,着力传承弘扬朱子等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好建州文化,讲好建州历史、建州故事,全力打造“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品牌。全力打造“建州朱子文创项目”品牌,着力把建瓯打造成全省、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城市。
建瓯市人民政府
2023年10月27日